黃正南大師生平

「一生投注於陶瓷藝術的研究、創新工作,是每個陶藝家的靈魂支柱,基於對生長土地強烈的情感牽繫,從觀察、深刻記憶中融入個人思維,持續以專業的手法型塑出生命的感動。」

與泥土的感情,很早、很自然

家族四代從事製陶,從小生長在鶯歌的黃正南,當別的孩子在玩耍時,他就開始玩泥土。拉坏,是他熟練了四十多年的技藝,一接觸就是高難度的訓練,「剛開始拉坯時,最先製作的是碍子,即高壓電線桿上絕緣器具,品質穩定非常重要。」耳濡目染之下,練就黃正南對泥土的重視與研究,也造就他持續為陶瓷奉獻一生。

工藝締造新里程的秘訣

拉坏,近乎本能,創新是另一項不服輸本能。隨七十年代台灣工商業發達,鶯歌陶瓷業面臨轉型,黃正南也投入手拉坏茶壺,「我常與三五好友相互探討,加上自己愛好喝茶與對茶壺獨特的見解,轉型為手拉坯茶壺製作。」

他在1990 年成立工作室,著手紫砂、朱泥壺之手工創作及白泥壺的研發,以特殊釉色變化及創新產品為依據,不斷研究。2001 年創作白泥壺,同步進行蜜瓜紋系列研發,耗費兩年心血,蜜瓜紋系列創作趨於穩定。

「不斷自我要求與開發個人未知的潛能,挑戰自我對陶瓷的瞭解及國際上對陶瓷研發的腳步。」黃正南受到中國薄胎大王高梅生的刺激,激起他不服輸個性,因而埋首薄胎瓷研究。

突破陶瓷厚薄的迷思- 創作世上最薄的薄胎瓷

黃正南於1999年進行薄胎瓷測試,歷經無數次嚐試和研究,飽嚐失敗考驗。終於,他發現了一種英國的骨灰瓷土,也稱「骨瓷」,「骨瓷茶壺的外觀色十分雅緻,純白色的壺身搭配水釉,讓茶壺彷彿包裹一層亮光般,更顯得晶瑩剔透。」經過多方嘗試,英國骨瓷、日本黏土、新西蘭高嶺土,研究出獨家配方,2007年黃正南成功製作出厚度約0.5mm的薄胎瓷,經過兩年,進一步突破,厚度約0.3mm。

2010年黃正南將薄胎瓷厚度突破到0.15mm,打破金氏世界紀錄;2012年薄胎瓷突破髮絲一半厚度,約0.05mm。他創造出遠超過傳統技術所及的薄胎瓷產品,並結合民族文化和中國傳統書畫色彩,展現陶瓷藝術的最高境界。

燒窯人生 一生逍遙 – 享受創作昇華絕美

「埋頭創新跳舞的碗,黃正南用最柔軟的堅持,成就最美好的作品。」、「精湛手工藝術 蛋殼拉坏 薄如蟬翼 」、「烈火昇華絕美易碎鍛鑄美德」,廣獲媒體讚譽,黃正南以薄胎瓷享譽國際,仍然沒有停下創作腳步,2010年創作透光壺、手捏壺系列,2011年創作白泥壺釉上彩系列。不斷探究泥土、溫度、時間的因緣機遇,「燒窯人生,人生逍遙;燒窯一生,一生逍遙」,好友楊乃翰贈送一幅字,是黃正南與泥、窯結緣的最佳詮釋。

觀賞系列